banner图

德朗动态

德朗培训

Dynamic State

律师职业:欣欣向荣背后的艰辛

日期:2023-09-07 18:17:12 作者:浙江德朗律师事务所

前言丨Introduction


       律师行业从人才奇缺到欣欣向荣,一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在不断求新、求变中,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今天的法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据司法部公开的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全国执业律师人数已达67.16万名,其中不乏怀揣着梦想的追梦者,律师在许多人看来很有钱、很潇洒、很自由。事实上,这个曾经满载着光荣与梦想,让无数人羡慕的职业,如今已经风光不在。

       律师究竟是不是高收入者? 由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和广州市律师协会合作完成的国内首次针对律师生存状态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律师的收入状况确实不如外界所认为的那么高,很多律师在光鲜的外表下,掩藏着生活的艰辛。广东一律所主任更是一语惊人:“律师已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被视为高收入的阶层转为当下的最低收入、无基础生活保障的社会阶层。“而在他展示的该所律师工资单上,多个律师因为没有接到案件而又要向律所交纳保险、管理费等,工资竟为负数。

       律师,这个昔日风光、受人尊重、高薪等词联系在一起的职业,如今却让从业者们感到了几乎无法承受的生存压力。但与其他低收入群体不同的是,这个群体是一个全部拥有高学历、并通过了”中国第一考”的“精英”阶层。他们一面肩负着推动国家法制建设的重任,一面需要忍饥挨饿地在行业中打拼。

       深圳律协副会长张志告诉记者:律师的生存压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案件时要为“无米下锅”发愁,每天到处寻找和开拓案源,接到业务收了费用后又有了新的焦虑,老是想着怎样才能把业务做好,让客户满意,精神上始终处在紧张状态。

       重庆”律师门”案中律师收费150万元的情节曝光以来,律师收费标准的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质疑部分律师“漫天要价"。然而,全国律协会长于宁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中却感叹说:“从全国来看,律师的平均收入其实也就和出租车司机差不多一个水平”。

       前中国律师杂志社总编辑刘桂明先生曾在其博客写的一篇《律师为什么会自杀》的博文,对律师职业作这样颇具文学化的总结和概括:“律师这个职业,其实是一个看起来很美、听起来很阔、说起来很烦、做起来很难的职业。“刘桂明说在大多数人看来,律师确实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的职业,衣冠楚楚的形象、攻守自如的姿态、充满神秘感,一投足、一举手都散发着魅力。其实是表面现象。这种“美”的背后是律师加班加点的学习积累,是律师挑灯夜战的工作准备,是忍辱负重的坚持忍受,乃至身体的透支和生命的付出。还有人说律师,听起来很阔,很有钱,很有派头,香车美女有之,别墅洋房也有之。事实在“阔”的背后是律师东奔西走、南来北往的生命透支,是律师事务所各种税费、办公经费不断增加的管理压力。如今在中国,某些法官看见律师,内心就有些不平衡,此谓眼烦;某些检察官看见律师,心里就觉得律师是不是又在教唆证人作伪证,此谓心烦,某些政府官员看见律师,脑袋立即就大了,以为律师又来添乱了,此谓麻烦。“烦”的内涵则透露出律师定位不明、地位不高的制度设计缺陷和司法体制职能不清、权力配置的不科学、不理性。中国律师“做起来很难”,主要来自:社会环境不能理解,司法环境不够支持,执业环境不太理想,市场空间过于狭窄,政策推动过于被动,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所以,律师做起来必然就很难。于是就有人感叹:做一个中国律师很难,尤其是做一个刑事辩护律师,做一个中国的刑事辩护律师就更难,做一个成功的刑事辩护律师就难上加难......,更有人为此愤而出家。律师这个行业,不管是在哪里执业的律师,不论是否取得成就的律师,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律师,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巨大的执业压力和社会压力。于是,有不少律师在喊累,也有不少律师在叫苦: 说”律师这活儿真没法干”者有之,叫”律师这碗饭真是不好吃”者也有之,称“律师这行当太危险”者更有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一言以蔽之日:“难!”

       北京著名律师王才亮写了一首俏皮幽默又形象贴切的打油诗调侃律师职业:“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成就少有,郁闷经常,比骡子累,比蚂蚁忙,偶尔疏漏,被人当枪;清点钱袋,比公仆差,比民工强。奋斗心不灭,男儿仍自强。啊!律师,梦想加理想。”这就是中国律师的真实写照。

       律师职业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一是压力大,因为委托人是把他处理不了的事情交办给律师,这样在心理素质、办事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职业要求就比委托人高,从而导致很大压力。一件普通经济纠纷可能涉及一个企业的存亡,一桩刑事案件可能涉及一个人的生死,重大非诉项目中的一个失误就可能引发巨额索赔。二是节奏快,委托人把事情交给你办时都很着急,包括诉讼、非诉业务。律师的工作节奏必须满足委托人的需求,同时还得保证案件质量,令委托人满意,这是一种非常有压力的快节奏,律师经常在外奔波,常常是接到一个电话就走,加班加点已是习以为常,经常写材料到半夜。有位律师更是一语惊人,说是”律师如妓女”。重庆王祖惠律师说:律师做的事不是人做的。道出了其中的身累、心累。

       由于律师业务本身具有内容多样性、复杂化的特点,对从业者的注意力、责任心及个人能力要求较高,每天面临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使得许多律师休息不足,缺少锻炼,从而引发生理和精神健康危机。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与广州市律师协会的联合调查结果表明,有67%的律师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律师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况。据深圳律协证实,有一名41岁的男律师因工作压力太大出现精神分裂症状被送入医院救治。

       律师职业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法制日报记者曾采访一批活跃在一线的律师,他们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勾勒出一幅律师执业风险图。“律师的职责就是维护当事人的权利,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理解这一点,当律师替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辩护时,他们认为律师就是和“坏人”、“恶霸”一伙的。“说这话的是全国律协刑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韩嘉毅,他说一次出庭时被村民围攻的经历,让他终身难忘。其实,律师被打的消息早已不算什么新闻,律师的人身安全已经成为律师执业中不可避免的风险。北京律协律师维权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吕良彪这样解释:“在崇尚君子不言利的文化氛围中,律师因其提供服务的有偿性而备受鄙视,社会评价相对不高,而律师作为公民权利的代言人,也是制约公共权力的重要力量。这种角色定位决定了律师天然具有某种“悲壮”色彩。在记者采访中,还有不少律师把刑法第306条称作是悬在律师头上的“达摩克里斯剑”。306条规定比较模糊,特别是对,“引诱”一词的界定不清,很容易导致刑事辩护律师被扣上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的罪名。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名律师一致认为:在同一案件的审理中,律师和检察官总是处于对立状态,双方的关系很微妙,一旦发生冲突,律师就可能被检察机关以306条来抓辫子。从内蒙古通辽的“府垄断律师”事件到云南发生的“法官铐律师”案,从“会见难”“阅卷难”的无奈到“打官司还是打关系”的叹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律师工作、生存的尴尬和艰辛。


返回列表
搜索